Pay attention to our:

 

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槱 上海交大供图

 

 

 

船海系研究人员(从左到右依次为何炎平、谭家华、蒋如宏) 上海交大供图

 

 

 

船海系成立70周年 上海交大供图

 

今天,在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,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船舶集团所属719所名誉所长黄旭华荣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。黄旭华说,最高奖这个荣誉属于千千万万船舶科研人。

 

而许许多多船舶科研人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(以下简称上海交大船海系)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值得一提的是,黄旭华作为上海交通大学(以下简称上海交大)1949届造船系毕业生,与今年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项目,都来自同一学科——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。

 

三代造船人情系海洋强国梦

 

1937年,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,民族危亡牵动着中华儿女的心,一批批留学生回国抵御外侮,杨槱就是其中之一。回国后的杨槱,奔走于课堂和船厂,葡京赌博官网,辗转于造船和教船之间,倾其所能为中国造船业注入力量。

 

1955年大连工学院造船系并入交大后,他历任上海交大副教务长、教务长、造船系主任。作为上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中国造船界有影响的代表人物,杨槱从理论到实践,为中国当代船舶工业的发展竭尽全力,是我们当代船舶工业的奠基人之一。

 

63岁那年,杨槱当选为造船界首位中国科学院院士。为了把海洋强国的精神传承给年轻一代,耄耋之龄的他笔耕不辍,接连出版了《帆船史》《轮船史》等6本科普图书。

 

“杨先生几十年来,无论做什么事,都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。他90多岁的时候,仍坚持用电脑每天敲几百个字,经过几年,写出了一本30万字的著作,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。” 杨槱的学生谭家华说,“杨先生今年103岁了,他还牵挂着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年轻人的培养,把自己的存款捐出来成立杨槱基金,奖励将来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事业做贡献的年轻人。”

 

1969年毕业于上海交大船舶制造系的谭家华,最为人所知的身份是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总设计师。

 

我国疏浚需求大,挖泥船曾长期依赖进口。近年来,谭家华领衔的项目组共设计大型绞吸挖泥船63艘,年挖泥能力超过10亿立方米。这批大型绞吸挖泥船已成为我国疏浚行业的主力军,在基础设施建设、航道疏浚等工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。

 

“2010年,葡京赌博网站,挖泥船首次展开挖掘岩石的尝试。当时已经65岁的谭家华,坚持带队出海,现场考察挖掘岩石的情况,以及船舶设备的运行状况。”谭家华的学生何炎平回忆说,“谭家华不仅求真务实,葡京赌博官网,更有许多开创性的成果,是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自主研制的开拓者和倡导者。”

 

船舶设计研究所现任所长何炎平也是我国船舶工业的翘楚,曾主持设计了世界最大的重型非自航绞吸挖泥船“新海旭”和“新海阳”,是中国高校首位“船舶设计大师”。

 

“拧成一股绳儿把事情做好是我们所的最大特点。每天工作8个小时,4个小时做教学,4个小时做科研是远远不够的。这几十年来,所里每个船舶科研人加班无数,虽然很辛苦,但每位船舶人仍日复一日地坚持下来了。”何炎平说,“因为我们不仅仅想完成任务,更想要做得最好,我们希望我们做的每一条船都有新的进步,自己能够推着自己往前走。”

 

一流学科建设之

 

海洋强国梦,不只属于杨槱、谭家华、何炎平,他们身后有千千万万船舶科研人。我国第一艘万吨轮总设计师、第一首艘航空母舰总设计师、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、第一座超深水钻井平台总设计师都来自于船海系。中国用20年的时间走过了其他国家100多年的发展之路,总绕不开上海交大船海系。

 


某某视觉微博 某某视觉微信
织梦模板 建站素材 织梦主机 企业网站模板 微信小程序开发 企业建站系统 易优CMS

粤123456789-1号

Copyright © 葡京娱乐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