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-01-16 15:49
“一切真理开始时总是在少数人手里,总是受到大多数人的压力。这是一个规律。”
为我国2070年开始的诺贝尔科学奖“井喷”清除障碍、铺平道路!
[困惑] “原创探索”到底评不评?怎么评?
对于真正的原始创新,通常的情况是:
只要采用同行评审,无论怎么评审,都是“用旧知识来评新知识”。都避免不了“旧知识阻碍新知识”的悲剧重演。
包括“多轮对话式评审”。
一、“原创探索”的基本含义
所谓“原创探索”,基本含义是带来“前所未闻”的新知识。
这种所谓的“新知识”,
(1.1)可能是现有学科分类里没有的。如当初的飞机、计算机。
(1.2)可能是某个子学科(领域)里没有的。如冯康先生的“有限元”和“哈密尔顿系统的辛几何算法”。如激光和光纤。
(1.3)可能是某个研究方向里没有的。
判定“原创”,也有困难性。
反例一:爱因斯坦1905年“奇迹年”的5篇论文,不是普朗克或维恩评判,而是一位“教中学生德语的语文老师”:“作文写作水平一般,未见较好的写作技巧。内容晦涩难懂。最终评分65(及格)。”
反例二:1960年代激光和光纤。
1960年拒发美国休斯公司梅曼(Theodore Harold Maiman)的红宝石激光一文《Physical Review》拒稿。高锟的光纤被怀疑有精神病(痴人说梦)。
正如2018诺贝尔生理奖得主本庶佑所言:“倒是被《细胞》《自然》和《科学》拒绝的时候,你的研究或许才是真正一流的工作。”
王选,曾被质疑异想天开。
回头看:
2001年,中国工程院颁发“二十世纪我国重大工程技术成就”评选结果,“汉字信息处理与印刷革命”仅以一票之差位居“两弹一星”之后。2002年,65岁的王选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。
二、所有用汉语写作的论文,都不是“原创探索”
(2.1)仓颉(上古时期人士)先生完全有理由这样说!
(2.2)类似地,所有使用实数的论文,都不是“原创探索”。有资格这样说的数学家,很多很多。
所以,界定“原创探索”,应该有所属的知识范围、判断的特定角度。
三、“原创探索”能通过“同行评议”吗?
少数幸运者可以,但一般情况下不行。
被“同行评议”否决的,往往是真正的“原创探索”。
这是历史经验。
广州市工业园区华池街88号晋合广场2幢2楼
广州市工业园区华池街88号晋合广场2幢2楼
广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环太湖大道128号
广州市姑苏区白塔东路26号